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在《西游记》中刻画了无数的妖魔和神仙,其中龙王的形象出场的频次是相当之高的。而在我们的心中关于龙王的形象基本都是龙头人身,这种印象基本都是源自86版《西游记》里的造型,其实和典籍里记载的形象可以说是谬之千里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中国神话中动物修炼,首先要修成人形,就比如《白蛇传》里白素贞历尽千年才变成了大美女。人家龙王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神仙,如果还是半人半兽显然就是还没修炼到家啊。也就是说神仙都是人模样,妖怪才是狗头虎脸。
从源头上讲,我们目前接触到的龙王有三类,来源于中国传统神话中的有两种——本身显化的龙王,由人受封的龙王;来源于印度神话的有一种。这三种龙王在外的显现,都是绝对的人形。
一、显化龙王
龙王信仰在宋代之前,多称为龙神。直至宋徽宗大观二年(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龙神才称王。所以本身来说,龙王就是龙神。
传统神话中,认为东南西北四海,都有龙王管辖,叫四海龙王。另有江河湖海中也有五方龙王、诸天龙王、江河龙王等,哪怕水井中都有井龙王的存在。《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之所以姓敖,源于现今已经不为大家熟悉的四海神。中国古代四海神为东海神禺虢、南海神不廷胡余、西海神崦兹、北海神禺疆,他们的坐骑为敖龙。当四海神信仰逐步被遗忘时,作为坐骑的敖龙便替代了他们的位置。
龙王信仰一直延续,清同治二年(年)封运河龙神为“延麻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这就是文化的延绵。
在中国传统概念里,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以人最为尊贵,如果龙王修不成人,还保留着龙的形象是受不起人的膜拜的,就算是修真小说都知道化形的妖怪形态越像人就越厉害,因此龙头人身相,以传统中国神仙塑造观念来讲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二、受封龙王
中国古代,龙王也是一种封号,就像混江湖的大侠都要有个花名一样。龙王作为尊称,会被帝王加封给有功之臣。
在安史之乱中守睢阳,力战被俘后骂贼而死的南霁云,在宋太宗淳化二年(年)被敕封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二龙神君”,后被清嘉庆帝敕封为“秦州慧音山昭佑绥沣嘉泽二龙大王”,成为龙王。
秦州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此地至今会在五月膜拜二龙大王南霁云,而且当地龙王南霁云的形象都是人形。
生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年)七月初五的襄垣县长乐乡司徒村道士焦七,也被册封为龙王。五代后唐清泰二年(年)封为“灵侯”,后晋天福四年(年)加封为“昭泽王”,元世祖渡海南征时,加封“海渎王”,明洪武七年(年)改称“海渎之神”,后追封“海渎龙王”“康昭海渎王”,民间亦称其为“昭泽龙王”。
这些龙王本身就是人类受封而成,当然也只能是人的形象。
三、印度龙王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佛教进入中国后,印度神话对中国也有了影响。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里就有印度龙王,共八位,分别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婆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体罗龙王。宋代画家张胜温作《法界源流图》里有其中六位,他们都是人间王者的样貌,穿袍蹬靴,携侍带眷,衬以天云海水。
不过,在印度神话中的龙骑士可是印度教中的那迦,头型酷似眼睛蛇,长身无足,无角,是有剧毒的水属性精怪类生物,主水中、地下,有宫殿,喜欢财报,具有控制水、行云雨的力量,严格来说其实是一种妖怪。
所以说龙王的形象基本都是帝王冠冕像。如果大家去某个龙王庙看到的龙王像是龙头人身,就说明这是现代人按照86版《西游记》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