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两岸进行货币清算工作宜稳中求进
中新11月12日电 台湾《旺报》12日刊出评论说,从两岸关系及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实践看,由于市场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两岸宜持续以 搁置争议、稳中求进 的方式,克服与化解在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两岸金融合作的稳步推进,也对于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摘编如下:按照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的规定,两岸之间进行货币清算合作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即 代理行 或 清算行 模式。代理行模式 最有效相较而言,前者可由一方指定 代理行 (如台湾银行可以指定大陆中国银行为 代理行 进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反之,中国银行也可以指定由台湾银行作为 代理行 进行新台币业务的清算)开展清算业务,无需直接进入对方的清算系统,不存在协商与监管障碍的问题,操作更加简单且技术上也较为成熟;不足之处在于此一模式仅限于企业间的跨境结算,不适用于自然人。而采取 清算行 模式,则可以进行直接参与对方的清算系统,进行相互间的直接货币清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个人均可参与,如台湾居民可以直接在岛内开立人民币账户,从而有助于建立起人民币的 资金池 ,继而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以人民币存款为基础的相关金融业务。因此,在监管、操作和规制方面尚需做更多的准备,现阶段直接与台湾以 清算行 模式开展货币清算的技术条件还不成熟。由此分析,现阶段 代理行 模式应当是两岸进行货币清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以此为基础,两岸间可以尽快建立起相应的货币清算机制,进而更好地为两岸企业提供与投资、贸易和旅游相关的直接金融服务。在大陆方面宣布货币清算协议正式生效后,岛内部分媒体与金融界人士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主要意见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认为在这一模式下,台湾民众无法在岛内银行直接开设人民币账户,导致岛内金融机构无法形成 资金池 和开发相关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而难以吸引海外资金(尤其是人民币资产)来台,对于台湾金融业的提振作用有限;二是采取 代理行 模式存在清算额度的核定问题,承办业务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台湾银行的优势;三是受上述两方面条件的限制,台湾部分金融机构和相关人士担心难以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如香港一样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无法协助岛内金融业尽快摆脱发展困境、实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清算行 先做好准备针对于相关的看法与担心,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强调,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实施将按时推进,由于建构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涉及许多业务问题和规制的调整,为了确保启动以后能够顺利平稳的运行,有必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官员也表示,很高兴听到大陆方面正加速推动两岸货币清算作业。从两岸关系及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实践看,由于市场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彼此间对许多问题的处理存在着不同看法与争议,这是不容讳言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和实现突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从而建构起 多元化 与 制度化 的解决机制,实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境的实际效果。两岸宜持续以 搁置争议、稳中求进 的方式,在 九二共识 基础上,以 以民为本 为指导,不断克服与化解在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两岸金融合作的稳步推进,也对于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与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框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盛九元 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