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海獅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标签式书画有今天没明天图
TUhjnbcbe - 2020/6/25 10:01:00

标签式书画有今天没明天(图)


徐悲鸿 《春郊立马》齐白石 《群蟹图》 傅抱石 《二湘图》近日,有艺术评论家指出,当下美术界创作的标签化倾向炽烈。 如画人物,你将脑袋画成没有额头的,我画的都是鼻孔朝天的;画山水,你来个无勾无皴、一路染到底,我来个钝笔圆点、凡线皆似蚯蚓 那么,标签化书画的艺术价值与美术意义到底如何?导致艺术创作标签化的原因有哪些?且看专家们的界定和论辩。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张江舟


  标签化是为迎合市场刻意为之 什么样的作品体现风格类型,什么样的作品属于标签化,这两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学术界定。简言之,风格类型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而标签化往往是为了迎合市场刻意为之。 一位画家,一旦他的审美感觉、审美追求达到一定的高度,通常会形成审美的一贯性,画风也会趋于稳定,由此形成比较鲜明的个人风格,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他的作品。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和画家的个性特征、文化积累及人生阅历紧密相关。只有画家的个人修养达到某种高度后,才会形成自己非常突出的个人风格,代表了他的基本审美追求和判断。历史上的大画家皆如此,无论是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都有自己典型的艺术风格。假如一位画家作品面貌变化多端、忽左忽右,这说明该画家还没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还在寻找自己的风格。如果一个画家一辈子画不出自己的面貌,就不可能成为大家了。 所谓的标签化,则是这样一种情况:作品呈现的面貌未必是画家长期积累、修为所形成的主动性审美追求,而仅仅是为了引发人们的关注度而制造的一种奇怪的、貌似个性的画面特征,甚至走向了 怪力乱神 ,以为这样就能增加自己的辨识度。这恐怕和当前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有关,很多画家都想分一杯羹,唯恐别人不认识自己,因此有意识地弄一张标签化的面孔,以迎合市场。 除此之外,美术界有一些相对年轻的作者,由于天分比较高,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标签化,但此后他的创作便固化了,十年、二十年都一成不变或者不敢改变,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人的审美倾向会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修养的加深,不断进行调整,一个成熟的画家,其作品风格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变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假如一位画家的风格早早定型固化,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画家的天分不够,后劲不足,因此停滞不前;二是画家的这种风格类型被市场接受、被学术界认可,从此他不敢再变了,怕市场翻脸不认人,作品价格下跌,因此只能不停地重复自己。而后一种因素的干扰,恐怕是最主要的。 我一直认为,市场是把双刃剑,虽然艺术品市场的介入,推动了创作的繁荣,但也让一些缺乏定力的画家养成了惰性,甚至 一心一意 迎合市场。而标签化是比风格固化更为直接的迎合方式,必须加以警惕。

1
查看完整版本: 标签式书画有今天没明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