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海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全球可持续发展核心引擎
TUhjnbcbe - 2025/5/1 19:4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邢重阳、申建国、边文姣)

多重利好下,新能源车市场未来有望延续高景气

政策端:“碳中和”刻不容缓,汽车电动化或是唯一出路

降低碳排放已经是全球共识,全球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发展绿色经济,迈向低碳社会愈发重视,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或者经济体纷纷提出了远期的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年前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计划在年前实现碳中和;美国在拜登总统上台后提出了年实现无碳发电、年之前达到“净零排放”,并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等一系列措施;欧盟委员会在年3月发布的《欧洲气候法》,提出年气候中和目标,并将碳排放的目标由年比年降低40%提高到降低55%。6月29日,欧盟27国环境部长就燃油车禁售计划达成共识,同意至年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汽车。

汽车电动化或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手段。根据比尔·盖茨年的著作《如何避免气候灾难》数据,目前全球碳排放来源可以分为5大类,在这其中,交通占比达到了16%,而在交通中,道路交通(包含小汽车、卡车和公交车)占比为77%。因此,在汽车领域推行电动化,即把汽车的动力系统从依赖化石能源的内燃机转向由电能驱动的电动机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方式。相应的,为鼓励汽车电动化,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对新能源车相关支持政策也在持续加码,包括但不限于税收减免、直接补贴等。

电动化趋势有望冲击近百年形成的汽车行业格局。据Marklines数据,21年全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达8.71%,同比增加4.57pct,22Q1销量渗透率达11.65%,同比增加5.80pct,增长态势显著。在电动化渗透率高速增长的态势下,汽车行业近百年来围绕燃油车发展的体系或将被推翻,迎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角的新行业格局。我们认为,从政策驱动、车厂转型等综合来看,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持续提高,逐步取代燃油车。

需求端:新车型陆续推出,供应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有望刺激需求

新车型规划密集,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电气化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从即将发布和交付的新车型规划来看,22-23年各品牌将会密集推出横跨各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更贴合不同类型客户和使用场景的新能车选择。从技术路线方面来看,行业目前呈现多头并进的态势:以特斯拉为首的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使用成本低,适合市内短途出行;理想开创的增程式电动车,以发动机为电池充电后由电机驱动汽车,油耗小,纯电续航高;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插电混动汽车,可以在纯电、纯油和油电混合三种模式下行驶,在油耗低的同时缓解电车里程焦虑,可以跑长途。三种技术路线兼顾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并提供了比传统油车更低的使用成本。

美国市场有望在电动皮卡推出后进一步增长。因美国地广人稀,居民喜欢住在郊区而非市中心,所以美国消费者偏好实用性更强的SUV以及皮卡。根据MotorIntelligence统计,年美国销量TOP20的车型中,仅有4款为轿车,其余都为皮卡或SUV。尤其是皮卡,占据了销量榜的前三名。福特F系列,雪佛兰Silverado和道奇RAMpickup这三款车加在一起,年销量就已接近万台。多家厂商都已将电动皮卡放入未来的新品规划中,从21年底开始陆续有产品上市。特斯拉Cybertruck和半卡车Semi都将在23年开始量产。位列20年畅销榜第一名的福特F系列也计划在22年推出F-电动皮卡。伴随电动皮卡的放量,目前电动化渗透率较低的美国市场有望迎来一轮新能源车需求增长。

供给端:上游动力电池及智能化技术迭代,推动下游新能源车发展

从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和行业发展情况看,动力电池环节未来2-3年仍将处于发展初期。动力电池在生产要素上兼具设计和制造,在设计上整合四大材料构成电池体系,成熟的配方需要研发数年,在制造上需要在保证良品率的同时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核心的一环。新能源车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电池环节目前所处阶段可类比消费电子的第一阶段:本质上利润来源于行业高景气+份额再分配,例如下游为智能手机的信维通信,-年终端消费电子的增长使其市占率迎来显著提升,但利润水平仍待改善;迈入第二阶段之后:本质上赚的是利润再分配的钱,例如信维通信在-年净利润和ROE的高增主要来源于行业内的利润再分配。

动力电池技术仍在高速发展中,有望持续带动终端新能源车成本降低、性能及安全性提高。电池包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最小的单元是电芯,电池包技术的迭代促进了动力电池降本增效的过程。现阶段市场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结构方式MTP(ModuletoPack)和CTP(CelltoPack):传统电池包MTP的强度高,比能低;无模组电池包CTP的份额快速提升,渐成主流技术。而CTC(CelltoChassis)作为最新一代电池系统技术,在特斯拉、比亚迪、零跑、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助力加持下,年正逐渐从开发设计走向量产。

同时,新动力电池产品体系也在研发进程中: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池可以解决现有电池体系快充与能量密度的痛点:液态电解液在出现过充和短路等情况时,电解液耐热性差,容易发生自燃、爆炸等安全问题,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工作温度高热稳定性强,提升安全性能,且电化学窗口较宽,适用于高电压正极兼容锂负极,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海内外各家电池已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可以缓解锂价压力,有望取代铅酸电池,在低速动力场景成为锂离子电池补充,目前国内与海外企业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发展速度接近。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新动力电池技术的出现将有效带动新能源车的降本增效。

汽车软件附加值持续提升,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年智能座舱成为用户购车排名第三的考量因素(仅次于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根据IHSMarkit在的统计,近80%消费者认可座舱配置价值并有望实现需求转化;约46%消费者表示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愿意为智能座舱付费。汽车消费年龄层次逐年下移。根据SIC预测数据,年90年代以后的购车群体占比26%左右,到年将提升至52%。在互联网思维和消费升级下成长的90/00对科技、智能的诉求会远高于70/80后的购车群体,因此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将进一步爆发。

新能源车企智能化水平高占据先发优势,或引领下一个行业浪潮。因动力电池及四大材料市场格局目前已发展至稳定阶段,市场向头部集中,所以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因素转向整车智能化程度。汽车电子环节及技术路线多,智能化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竞争机会。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凭借领先的智能化水平引领高端电动车浪潮,这些车企目前与同级别燃油车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卖点之一就是其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前期的技术储备使得新能源车企在智能化方面拥有了先发优势,在汽车智能化有望成为下一个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企或将成为引领这一浪潮的先行者。

行业全面复盘:始于政策终于需求,全球销量高速增长

国内市场:量价至上到全球定价

第一阶段:早期由补贴政策驱动,低成本产业链竞争。-年,国内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持续加码,各大企业资本开支逐年增加,以提升产能产量。行业发展早期性价比为王,主打经济性的A00级车在电动化进程的初期最早被消费者所认可,依托补贴政策,它可以作为燃油车的平价替代,同时不受牌照限制,优势叠加,在彼时市场新能源车产品力较弱、供给端车企主要策略以低价冲量为主的大环境下,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车型。政策刺激大批新材料厂商进入行业,行业的平均资本支出连年增长,整体ROE也经历了大幅上升(-)后大幅回落(大批新厂进入后竞争加剧)的过程。

第二阶段:补助退坡行业优胜劣汰,胜者为王。年初,《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宣布,新能源补贴退坡50%。伴随着相关部门对新能源车“骗补”行为重拳出击和对制度的不断完善,前几年依赖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低价优势得以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经历大洗牌,集中度提升到70%以上。同时,低价车型走量的策略难以为继,国内车企开始从低端向上升级,提升产品力以获得消费者青睐,随老款新能源车逐渐退出市场,新推出的车型性能普遍有所增强。18年开始,A00级车型销量占比开始快速下降。据乘联会,年纯电动乘用车市场B、C级别车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市场走向高端化。

第三阶段:全球竞争格局形成,中国有望掌握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定价权和主动权。在燃油车行业,因国内核心的汽车制造、零部件工艺与海外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实现赶超,掌握主动权。反观新能源车行业,虽然新能源车技术一直在迭代升级,但是动力电池始终占据整车成本将近1/3,因此动力电池将持续决定未来新能源车的发展和定价。目前国内拥有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不论是从电池厂端看,还是上游材料供应商端看,中国企业目前都已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认为,国内产业链有望掌握新能源车的全球定价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海外市场:欧洲市场先发腾飞延续高景气,美国市场潜力较大未来可期

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得益于政策利好,发展较早且迅速。欧洲多国都设定了禁售燃油车时间,欧盟正在推进从年禁售燃油车,以确保在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年1月欧盟开始执行全球最严碳排法规,20年欧盟境内销售的95%的新车平均碳排放需要降至95克/公里,超出每一克需要缴纳罚金95欧元,且这一规定在年扩大至所有新车。而年欧盟平均实际碳排放还是g/km,可见政策之严,迫使车企进行电动化转型。同时欧洲各国年起都对电动车进行了大力度的补贴或税费减免,通过刺激需求端带动市场增长。

欧洲主要国家高基数下分季度销量仍维持增长,逐渐转向需求驱动。年欧洲市场整体销量.23万辆,同比增69.90%,其中EV有.56万辆,占比54.9%,PHEV有96.58万辆,占比45.1%,EV的市场份额略高,占比较为均衡。22Q1欧洲市场整体销量54.10万辆,同比增22.23%。渗透率方面,3月欧洲市场整体渗透率(单月新能源车销量占所有汽车销量比例)达到18.69%,仍在持续提升中,发展趋势良好,22Q1累计渗透率为16.39%,同比+4.88pct。欧洲市场在销量基数较大的情况下维持稳步增长表示市场持续景气,在各国补贴逐渐退坡的情况下,市场已经开始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美国市场前期因政策消极,供给不足,渗透率持续低迷。特朗普政府主张扶持传统能源,希望美国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以此振兴美国经济和拯救失业率。但为了达到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美国本土能源资源,特朗普能源政策放弃了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顺位的全球共识。特朗普本人在任期间多次表达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轻视,并撤销了多项环保措施和法案并恢复了多项环保相关的禁令,对环保政策和新能源发展明显持消极态度。供给方面,特斯拉一枝独秀,其他传统厂商竞争乏力。传统OEMs拥有众多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但大多都没有推出电动化产品。在缺乏政策和供应驱动的情况下,过去五年美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和渗透率都低于另外两个主要市场中国和欧洲。

政策+产品端助力,美国有望复写欧洲市场的腾飞。与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自竞选以来就已明确表达了其对环保的积极态度和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其上任首日就宣布重新参与《巴黎协定》,以及实现“净零排放”。而后白宫表示将拨款亿美元支持汽车电动化。年8月,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到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0%,结合其上任以来推出的一系列利好规划和政策,为美国新能源车市场明确了发展方向,同时稳定了预期。新能源车供给端也将发力,传统车厂纷纷入局电动化,多家造车新势力涌现,预计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完善产品矩阵。在政策以及供给的加持下,美国市场开始起量增长,年累计销量65.24万辆,渗透率4.34%,同比+2.11pct。全年EV累计销量辆,同比+88.21%,PHEV销量辆,同比+.42%,提速明显。

《重建美好家园》法案若落地,将进一步提振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在年11月19日通过众议院后,包含多项利好新能源车政策的《重建美好法案》在12月进行最后一轮参议院投票时遭遇民主党参议员领袖曼钦反对,目前暂未通过。我们认为如该政策通过,将带动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长提速。在白宫发布的声明中,总统拜登表示会积极推进与曼钦的谈判,我们认为目前精简版的重建美好法案仍有机会通过,所以美国市场的高增长仍然可期。

碳中和贡献底层逻辑,制造成本下降配套设施完善电动智能化带来核心驱动,全球电动车渗透率和销量逐渐提升。根据6月29日发布的《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疑虑逐消,拾级而上》,我们预计22年全球新能车销量万辆,同比+54%。考虑5月国内亮眼销量,结合复工复产顺利进行+政策补贴利好+新车型刺激,我们预计国内全年合计销量+万辆,同比+68%。我们认为,碳排放考核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有竞争力的新车型刺激,以及欧洲整体车市消费力恢复,将继续驱动欧洲市场销量增长,但是,考虑各国的补贴退坡+欧洲整体渗透率已经达到20%左右,结合22年各国月度销量同比增速都在高基数下明显放缓,我们预计22年欧洲的增速将放缓,同比增长约16%,有望达到万辆。由于美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低基数,在鼓励政策以及新车型双重刺激下,我们预计22年美国市场将继续高增长,暂不考虑刺激政策落地,预计销量万辆,同比+70%。政策是助力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推手,但是内生需求是产业持续发展的终极力量,随制造成本下降配套设施完善电动智能化带来的新体验,车企不断推出热销电动车型,全球范围内电动车渗透率稳步攀升,带动全球电动车销量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达到万辆,22-25年CAGR约为30.99%。

产业链分析:行业龙头优势明显,整车厂将主导供应链体系

全球市场格局:特斯拉地位稳固,传统OEMs陆续加入

特斯拉仅凭单一品牌、纯电车型位列全球新能源车市占率第一。根据Marklines数据,年全球汽车集团EV/PHV合计销量榜中,特斯拉以.44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一,且已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全球可持续发展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