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海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供需紧平衡,环节分化,
TUhjnbcbe - 2025/5/2 20:13:00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7/5962486.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朱玥)

一、回顾:优质产品驱动高增,新车上市打开下沉市场

1.1、国内:新能源车需求爆发,预计全年销量达万

根据中汽协数据,年1-11月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销量.6万辆,同比+%;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5万辆,同比+%;商用车销量15.2万辆,同比增长55%。

1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45万辆,渗透率升至17.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2.7万辆,渗透率19%,商用车销量2.3万辆,渗透率7%;1-11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合计12.7%,同比+7.9pct,其中乘用车渗透率14.8%,同比+9.3pct,商用车渗透率3.4%,同比+1.2pct;预计12月新能源车销量50.5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48万辆,商用车2.5万辆。

预计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1万辆,同比+%。按车型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万辆,同比+%,商用车17.7万辆,同比+48.3%;按车企分,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特斯拉、上通五菱,预计销量为61、49、45万辆,同比分别+%/+%/+%。

国产Model3/ModelY已成为出口主力车型。年1-11月新能源车出口20.3万辆,同比+%,国产Model3、ModelY已成为出口的主力车型。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92万辆,其中Model3/ModelY/名爵EZS/名爵eHS分别为1.75、0.36、0.31、0.25万辆。

优质车型涌现,驱动年销量高增。年1-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五的车型为五菱宏光MINI34.5万辆、ModelY12.9万辆、Model.1万辆、秦PLUSDM-I9.4万辆、汉EV7.7万辆,其中ModelY和秦PLUSDM-i为21年新上市车型。年11月,国内当年新车型销量已达14万辆,占比当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38%。

1.1.1分级别看,A级车占比显著提升,验证优质产品推动放量逻辑

得益于新车上市和级别下沉,年A级车占比显著提升。年是国内新能源车中端市场崛起的元年,1-11月A级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84.9万辆,同比+%;11月A级车占比高达39.3%,同比+14.4pct。

A级车市场新车上市带动销量大幅扩容。纯电车型一方面得益于小鹏P5、欧拉好猫等优质新车型的推出;另一方面非新车型销量亦有明显增长,这反映中端EV车型正逐步被市场所接纳,新能源车主力市场正从高端车型向中端车型逐步下探。

混动车型增长主要由比亚迪秦、宋两款DM-i车型贡献,凭借低购置成本、低油耗,秦PlusDM-i、宋PlusDM-i逐步抢占燃油车市场,11月两款车销量分别达1.81/1.51万辆。

年B/C级车型销量增速明显低于A级车型,一方面,在以Model3、新势力等优质车型的带动下,年B/C级车型销量取得了较高的增长,基数较高;另一方面,年具有竞争力的B/C新车上市较少。据统计,11月零售销量排名前五的B/C级新车型为ModelY(2.31万辆)、蔚来EC6(0.35万辆)、威马E5(0.28万辆)、宝马X3BEV(0.28万辆)、ID.6CROZZ(0.22万辆),ModelY贡献B/C级新车型市场主要增量。

1.1.2分城市看,下沉市场逐步打开,消费属性凸显

年非一线城市销量占比明显提升,尤其是二、三线城市Q1-Q3销量占比已达35.8%,同比+3.3pct,认知驱动凸显。就B/C级车型来看,Q1-Q3准一线、二线城市销量占比合计52.5%,同比+13.9pct,这与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等车企渠道逐步下沉、相关城市充电设施逐步完善等因素有关。

1.2、海外:产品+政策驱动销量同比高增,电车渗透率屡创新高

欧洲年整体需求依旧较为强劲、同比高增。年1-11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万辆,同比+75%,其中欧洲八国的渗透率持续上行至11月的27%,全年渗透率达19.5%,欧洲整体渗透率14%左右。受特斯拉交付节奏影响,呈现季度初走弱、季度末高增的趋势。预计年欧洲全年注册量万,同比+61%。

美国缺芯影响下电车渗透率依旧快速提升。年1-11月美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55万辆,同比+96%,虽然下半年受缺芯影响增速放缓,但渗透率上行趋势不改,11月美国电车渗透率5.6%,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渗透率达3.9%,同比去年提升1.7pct。预计年美国全年销量63万,同比+90%。

产品+政策双轮驱动海外销量同比翻倍。年1-11月欧洲共上市新车型40款,累计贡献14.3万销量纯增量,市占率8%,其中特斯拉ModelY累计2.2万保持绝对领先,上汽名爵HS、大众CUPRAFormentor、现代IONIQ5以及奥迪Q4e-tron累计销量破万,合计贡献8.0万纯增量。整体累计来看,1-11月Model3销量10.9万辆,市占率6%,大众ID.34合计销量11.0万辆,市占率6.1%。

年1-11月美国共上市新车型18款,累计贡献7.6万销量纯增量,市占率14%,其中吉普Wrangler、大众ID.4、野马Mach-E月均销量达4.5K、1.7K和2.2K,合计累计贡献6.0万增量,为上市新车型中的主力。叠加拜登政府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全新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计划,驱动年美国销量同比翻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年车型展望:国内市场多点开花,欧美市场纯电涌现

2.1国内市场:中、高端车型大量上市,全年万以上销量应不存疑问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预计年中-年国内市场至少有37款新电动车型上市。相较于年,年中端、高端市场均有大批优质车型推出,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将迎来全面繁荣。

2.1.1中端市场:产品丰富度和智能配置提升

中端纯电新车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性价比、个性化。自年下半年起,以小鹏P5、比亚迪海洋系列、长城欧拉系列新车型、零跑C11为代表的10-20万元价位纯电车型纷纷上市,有望进一步激活中端纯电车市场。

(1)智能化:L3级自动驾驶已逐步向10-20万元车型渗透。小鹏P5、零跑C11、闪电猫三款新车型均支持L3级别自动驾驶,配套的感知硬件数量也较此前同级别主打智能驾驶的车型明显提升,小鹏P5(P/P版)车型更是搭载2颗激光雷达,是20万元以下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其中,P版售价19.99万元)。

小鹏P5:全球首款量产激光雷达智能汽车,打造“23小时智能第三空间”。P5是小鹏继G3后在中端市场的又一力作,定位为针对家庭市场的A级智能轿车,补贴后售价15.79-22.39万元。

智能驾驶方面,P5为全球首款量产激光雷达智能汽车,高配车型P/P搭载双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达米,测距精度厘米级;采用XPILOT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搭载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共32个传感器。

智能座舱方面,P5应用最新XmartOS3.0系统,业内首创“全场景语音”,支持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双音区识别等高阶功能,搭载高清15.6英寸悬浮触控屏、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另外,P5打造“23小时智能第三空间”,可提供睡眠套装、观影套装、车载美食智能冰箱等座舱配件选装服务,满足车主其他个性化需求。

(2)性价比:相较于同级别燃油车性价比凸显。

性能上,一方面,新一代纯电平台在内部构造上更简约,纯电车型相较于同级别燃油车型“轴距/车身长度”更低,座舱空间更大;另一方面,电动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和振动远小于发动机,纯电车驾驶的平顺性和静谧性明显更佳。

成本上,得益于CTP、刀片电池等技术推动磷酸铁锂电池在中端车型的快速普及、纯电平台升级后推动生产成本下降等因素,众多10-20万元段纯电新车型已实现与燃油车平价甚至性能更佳,零跑C11则是其中典型代表。考虑到绿牌优势以及电耗成本远低于油耗成本,中端纯电车型性价比凸显。

零跑C11:“越级满配纯电SUV”,打造极致性价比。零跑C11定位为B级纯电SUV,补贴后售价15.98-19.98万元。上市之初,零跑汽车就将C11定义为“越级满配纯电SUV”,硬件配置超群。动力性能:双电机版最大输出功率kW,最大扭矩N·m,零百加速时间最快可达4.8s;NEDC续航里程高达公里。智能化:C11可实现接近L3级别智能辅助驾驶。全系搭载两颗自研的凌芯01智能驾驶芯片,单颗算力4.2TOPS,明显优于主流的MobileyeEyeQ42.5TOPS的算力;配备10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自9月底上市以来,C11销量持续攀升,11月C11订单已达辆,累计订单高达辆。

(3)个性化:差异化定位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产品的竞争力体现在对消费客群的认知,随着产品的不断推出,车企开始对用户进行深入研究和精准定位,小鹏P5主打家庭用户;比亚迪海洋系列和广汽AionY主攻年轻群体;长城欧拉猫系列则聚焦女性市场,在外观和功能上迎合女性车主诉求。

比亚迪海洋系列车型主攻年轻群体,对标长城欧拉的猫系列。首款车型海豚已于8月底正式上市。海豚是基于e平台3.0推出的首款车型,定位A0级BEV,补贴后售价9.38-12.18万元,续航里程包括//km三挡。设计方面,采用“海洋美学”设计理念;虽然为A0级车型,但其轴距高达2.7m,内部空间明显较其他A0级甚至部分A级车更宽敞。动力性能方面,最大功率70/kW,百公里电耗10.3kWh。自上市以来,海豚销量逐月攀升,11月零售销量已增至辆。年,海洋系列还将有海豹、海狮、海鸥问世。官方将海豹定义为犀利运动,海狮则定义为宽敞舒适,海鸥定义为灵动自由,车型矩阵持续完善。

长城欧拉定位为“全球最爱女人的汽车品牌”,无论是外形还是功能上都贴合女性审美和需求。年长城欧拉有望发售闪电猫、芭蕾猫、朋克猫三款车型,我们预计车型或将覆盖A0-B级,主力价位段预计在15-20万元。

芭蕾猫:外观与大众早期的甲壳虫有相似之处,复古色彩明显;配套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预计有望于年上半年交付。

闪电猫:定位为20万元级纯电轿跑,价位预计20万元左右。外形现代感强烈,还配备了无框车门与电动升降尾翼;配套L3+级别辅助驾驶系统;动力性能方面,闪电猫搭载双电机,零百加速时间可达3.5s,NEDC综合续航里程最长可达km。有望于年二季度交付。

朋克猫:采用“经典复新主义美学”设计理念,外观上采用简约复古的车身弧度和连贯、柔美的车身曲线;内饰采用游艇式设计,一体式贯通大屏、中控面板悬浮无线充电和悬浮阅读灯,有望于年二季度发布。

插混车型低购置成本和低油耗优势显著,叠加智能化装备,加速替代燃油车。年比亚迪推出两款A级PHEV车型秦PlusDM-i、宋PlusDM-i,凭借低购置成本和低油耗优势已逐步替代A级燃油车市场。年比亚迪、长城、长安、奇瑞等多家厂商将有多款10-20万元PHEV车型推出,抢占燃油车市场。

2.1.2高端市场:硬件配置大幅升级,长续航快充主导电池技术

相较于年,年国内高端电动车市场将有大批优质车型上市,除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持续推进外,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皆大幅发力。年高端电动车车型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

智能硬件配置上,激光雷达逐步成为高端车型标配,芯片算力较前代车型大幅提升

自动驾驶芯片方面,英伟达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DriveOrin逐步普及,蔚来ET7、ET5、威马M7均搭载4颗Orin芯片,实现TOPS的超高算力。传感器方面,一方面是数量较前一代车型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激光雷达逐步普及。蔚来ET7、ET5、小鹏G9、威马M7、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长城沙龙机甲龙等车型均搭载激光雷达,长城沙龙机甲龙甚至搭载4颗激光雷达。

电池创新推动续航里程向km迈进,快充普及提升充电效率

电池创新推动续航里程向km迈进,蔚来ET7、ET5、智己L7、广汽AionLXPLUS均推出了续航超km的版本:ET7、ET5的km版车型均搭载半固态电池,智己L7高配版、AionLXPLUS电池采用掺硅补锂技术,通过提高负极的比容量提升能量密度。高电压平台渗透率提升,快充逐步普及,小鹏G9、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长城沙龙机甲龙分别能实现km/10min、km/5min、km/10min的充电效率。

分车企看,年为新势力放量大年,产品竞争力较前一代车型有了质的提升。年各家新势力车企在高端车型上均有明显突破:蔚来首次推出轿车ET7、ET5,ET5直击25万元+走量市场;小鹏、威马、哪吒均有旗舰级车型推出,推动品牌定位向上。总体上看,此轮新车型较前一代车型在动力性能、续航能力、智能驾驶等方面均显著提升,激光雷达、超长续航、km/5min快充是突出看点。

自主品牌:纷纷推出新能源高端品牌,科技公司赋能提升智能化体验。年起,以上汽智己、吉利极氪、北汽极狐、东风岚图等多家由自主品牌打造独立的新能源高端品牌相继问世,将电动车视为品牌向上的有力抓手。另外,上汽联手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打造上汽智己、北汽联手华为打造阿尔法S(Hi版)、联手华为打造赛力斯,提升智能化性能。

2.2、欧美市场:纯电车型涌现,皮卡有望成为美国市场新增量

2.2.1美国市场:大车型占比高,电动皮卡崭露头角

本轮美国市场新车型以B级及以上车型为主,带电量较高。据不完全统计,H2-年欧洲、美国市场将分别至少有30余款电动新车型上市。从车型结构上看,中国和欧洲市场集中在A-C级车市场,且各级别车型分布较均衡;而美国市场则以B级及以上车型为主,甚至有多款D级车型,单车带电量较高。

皮卡动力性能强劲、能耗较高,电动皮卡带电量多在kWh以上。皮卡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一类主要车型,占总销量近两成份额,其主要特点在于:座舱空间和后箱装载空间大、能承受较大负重;动力性能强劲,适用于多种路况,因此,皮卡能耗较大,电动皮卡带电量多在kWh以上。此前美国市场一直缺乏优质的电动皮卡。

年将是美国电动皮卡市场爆发之年,有望成为销量新增长点,并带动带电量进一步提升。H2起美国市场将有多款纯电动皮卡车型上市:1)RivianR1T:为全美第一款电动皮卡,截至年11月底已交付台,预计年开始放量。2)福特F-Lightning:截至9月预定量(美元定金)超过13万辆,随后福特将该车型年产量目标从4万调增至8万,说明预定量超公司预期,预计H1量产。3)特斯拉Cybertruck:截至8月,Cybertruck预定量达万辆,预计年底量产,年交付。

2.2.2欧洲市场:此轮新车型周期以纯电车型为主,带电量将有显著提升

新一轮优质纯电车型开始投放,带电量将显著提升。目前欧洲新能源车销量结构中PHEV占比较高,10月欧洲PHEV销量占新能源车总销量比重高达39%,一方面由于PHEV作为过渡车型,是欧洲整车厂满足短期内碳排放考核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此前相当一部分纯电车型还是基于油改电平台开发,无论是续航能力还是动力性能均偏弱。自H2起,随着大量基于纯电平台开发的优质纯电车型开始投放,有望带动销量和单车带电量双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销量展望:中国稳增,海外放量,全球电动浪潮趋势坚定

3.1、国内补贴贯穿年全年,保守预计行业同比+62%

3.1.1政策端:补贴门槛要求不变,补贴时间贯穿全年

国内方面,政策端年新能源车补贴端门槛要求不变,金额退坡30%,补贴时间突破万辆限制,贯穿年全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年新能源车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年基础上退坡20%。对于C端消费的乘用车而言,最高单车补贴从1.8万元减少至1.26万元,单车减少5元。通知明确改以年12月31日作为补贴终止日,这也预示着补贴规模从原来的预期的万辆放开上限,改以贯穿全年,初步预计这会增加一倍财政补贴。我们预计国家除考虑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也是在原材料上涨压力下对车企的一种减负。

3.1.2车型端:新车集中上市带动下游放量

新势力Tesla产能扩张出口增加,蔚来、理想、小鹏新车集中上市;传统车企极氪、智己、赛力斯高端品牌放量元年;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等合资品牌纯电平台上量,带动行业共振。年新上市全新车型超20款,我们预计年新能源车销量超万辆,环比+62%。

3.2、欧美补贴和法规共振,主流车企转型放量

3.2.1欧洲德法补贴延期,碳排放压力持续

欧洲方面,德、法补贴政策相继延期,利好年销量增长。德国方面,11月新联邦政府提交的联盟协议中表示,在环境奖金(0欧元)不变的基础上,创新奖金(欧元)有效期由年底延至年底,即单车最高欧元补贴明年继续生效。法国方面,10月底法国政府宣布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效期由年底延长至年6月30日,退坡计划延后执行,即单车最高0欧元补贴明年年中前继续生效。

排放下行压力较大,供给端车企电车推出不遗余力。年欧盟制定了新注册乘用车95gCO2/km的碳排放要求,目前各国均未完全达标。德国方面,NEDC测算方式下,碳排放逐步下行,但依然超目标近10g/km;法国方面,WLTP算法下,11月新注册车碳排放下行至.2g/km,环比-0.8g/km,今年已五次达成年碳排放目标,但要完成全年目标依然需要保持。

3.2.2美国政策+车型双轮驱动,年销量同比继续翻倍

预计拜登政府单车最高1.25万美元税收抵免政策年生效,补贴延期不影响全年放量。叠加福特F-Lightning、RivianR1T等电动皮卡车型集中上市放量,将带动美国电动皮卡市场销量的爆发。政策+车型双轮驱动美国年销量同比高增,预计将维持同比翻倍以上的态势。

3.3、全球开启电动浪潮,-CAGR>36%

展望,我们预计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万辆,分车型来说,乘用车销量为万辆,商用车销量25万辆;从渗透率来说,21年全球渗透率预计8%,其中中国渗透率整体领先于欧美,达到15%;预计年全球三地共振,全球渗透率达到12%;从车型结构来说,中国DM-i等混动车型的推出将带动年混动占比提升2pct,但是随着欧美纯电平台车型大量上市,预计全球混动占比将下降2pct至28%。

长期看,全球开启电动浪潮,趋势坚定,空间巨大。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万辆,复合增速36%。其中,中国体量最大,达到万辆;美国增速最高,复合增速63%。

季度性来看,预计年全球分季度销量分别为、、、万辆,年初受到国内春节、海外元旦等长假影响,环比-15%,二季度若美国政策落地实施,叠加国内新车上市、法国补贴抢装,预计会带来环比25%的强势增长。渗透率来看,受益于新能源车型的不断推出和市场认知驱动,预计渗透率季度性变化延续21年季度性快速提升的态势,从10%提升至14%,全年渗透率达到12%。

四、锂电展望:铁锂、高镍驱动行业高增

4.1锂电年总需求达到GWh,~CAGR35.8%

4.1.1年电动车电池采购需求为GWh,同比增速+62%

全球电动化大幕拉开,预计年全球电动车锂电装机量为GWh,其中乘用车GWh,商用车28GWh,叠加装机冗余和渠道库存后采购需求达到GWh;年电动车电池采购需求为GWh,同比增速+62%;年全球电动车锂电采购需求为GWh,~CAGR42.7%,高于电动车销量增速6.9pct。

从单车带电量来说,中国由于A级以下车型占比达到37%,因此纯电车型单车带电量在年起稳定在47-49度,无显著提升;海外在皮卡、纯电新平台车型的不断带动下,年起单车带电量爬升较快。

从行业总体需求来说,预计年小动力、消费锂电、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储能的电池需求分别为78、95、81、16GWh,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3%、7%、60%和50%,叠加电动车需求全球锂电总需求为GWh。

4.2铁锂、高镍三元继续挤压中镍空间

国内电动车随着TeslaModel3、ModelY以及小鹏P7等铁锂版本推出,价格下沉性价比提升,打开销量空间,带动21年铁锂占比超过48%;海外TeslaNCM8系放量以及TeslaNCA带动高镍占比快速提升,年高镍占比超25%。

从电池占比来说,三元和铁锂占比共同挤占LCO、LMO的份额,消费、通信储能、小动力转型LFP和三元为趋势;从同比增速来说,预计年铁锂同比增速59%,超过三元7pct。

以细分种类增速来说,21年-23年高镍增速达到%、83%和61%,其次铁锂增速为82%、59%和38%,均快于锂电总需求同比增速,是最值得投资的两个细分赛道。

五、投资策略

从材料需求来说,三元对于LFP而言,碳酸锂的需求较高,而对隔膜、负极、电解液等的需求较少,但对品质的要求更高。

从四大材料的需求来说,考虑到电池的合格率、行业库存等影响,我们测算得到年全球对于正极的需求为万吨,其中LFP、三元、LCO的需求分别为90、85、38万吨;对于负极的需求为万吨,我们预计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硅碳的需求分别为68、49、3万吨;对于电解液的需求为95万吨;隔膜的需求为亿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供需紧平衡,环节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