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可谓风云诡谲,变幻莫测。其中有四大事件最为吸睛,释放的信号也非常明确:房价下跌已经不仅仅停留于讨论之中,也彻底变成了现实;专家们鼓吹的“房地产地位万年不变”,也被啪啪打脸了;银保监、证监会、国常会等不仅警示防范金融风险,还一锤定音资金不准流入楼市;全国出现首个要彻底摆脱房地产依赖城市:
一,20+城二手房价格连跌三个月,房价“只涨不跌”神话被彻底打破
房价能跌吗?在无数汗牛充栋的专家看来,显然是不能够的。因为70%的城市化进程还没完成,未来还有至少3亿农民工要进城买房,购房需求强劲,叠加改善、拆旧等的需求存在,房价只可能涨不可能跌的观点大行其道,专家们每会必说。尤其是有些专家教授,咬死了北上广深这样的拥有人才集聚、人口流量大、产业集群、资源丰富等优势的城市,房价更不可能下跌,有人甚至放出豪言壮语——未来北京、深圳这样的城市,房价能卖到80万/平,卖不到这个价是开发商的耻辱。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无论专家们如何热血沸腾地为高房价代言,竭尽所能鼓与吹,但都抵挡不住政策的高压逼迫。
今年3、4月份迎来短暂“小阳春”之后,躁动的楼市毫无悬念地熄火降温。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二手房下跌的城市有21个,7月份20个,昨天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同样有2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也就是说,最能代表市场真实表现的二手房已经连续三个月有超过20个城市在下跌了。这在楼市火热的16年、17年是不敢想象的,彼时统计局统计的70个重点城市,最高时有68个还在涨。
时下虽然降价没有发生在所有城市,但是释放的信号是积极的,说明楼市在调控作用下,在合理回归。尤其是房价跌幅较大的城市,一方面说明购房者的确在观望,对后市不乐观,没有了前几年的挤破头也要买房的壮观场面;另一方面说明市场本身是有水分虚高,如果真的货真价实,需求大量存在,就不可能调控限购一紧,房价就蹭蹭下跌;更说明专家们的话是不能完全无条件信任的,他们口中所谓的“房价只涨不跌”是不存在的,即使像北京、上海这样购房需求强劲的城市,房地产的发展也要符合国家主流定调。
二,各界名人开始建言“削减”房地产,高度重视实体制造业发展
此前的文中我就说过,今年随着调控的不断收紧,鼓吹房价上涨的专家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后市确实预期不足,购房者都逐渐谨慎了,专家再逆势说涨,就是直接打脸;另一方面国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经济去地产化,金融去地产杠杆,盲目唱多心怀不轨。
而且最重要的变化是,近两年各界名人都开始建言“削减”房地产地位,经济发展要足够重视实体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董明珠炮轰到,房地产再赚钱我也不会做,坚决不取不义之财。地产商越来越多,但是没有真正解决国人的住房难题,相反房价越推越高,买房难度日益增加。员工整天为房子发愁,还有心思干活吗?制造业、科技发展、技术迭代更新谈何发展?
马云退休前也留下至理名言,国家发展最终要靠实体经济。房地产过去之于经济是推动器,继续无节制发展,必然会适得其反。他还预测未来房地产或从神坛摔落,年轻人未来不会再为买房发愁;
玻璃大王曹德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更直言不讳痛斥房地产的阻碍作用。他认为,经济艰难,问题还是在房地产。如果房地产的问题不解决,还是盖那么多的房子,所有银行的资金、劳工资源等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房地产。他给出的建议是,“削减不必要的、虚假的房地产投资,引导资金、劳工资源等合理利用”。
三,三部门齐发声,房地产大势已去?
有人说房地产大势已去,也有人说房地产依然有广阔的前景,无法衡量孰对孰错,因为不同城市对待房地产的态度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房地产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发展了,尤其是一年涨幅超30%,甚至是40%的火爆场景,不可能再出现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下各个重要部门都在强调“资金不能流入楼市”:银保监会强调,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证监会易主席发文警示,要防范金融风险;国常会上也释放重要信号:钱不准流入楼市,连专项债都不得涉房涉地。
众所周知,房地产崛起腾飞的这些年,其实都是资金在大举流入楼市作为支撑。倘若国家出重拳对地产金融进行整顿收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市场会被完全掌控住。
四,海南宣布着力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
7.30国家一锤定音宣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我就说过,这是经济发展摆脱对房地产依赖的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高调发声“经济发展弱化房地产化的作用”。
昨天海南就第一个宣布,要“着手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对此,我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海南确实需要对房地产踩踩刹车了,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南的房地产占到投资和税收各50%左右,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很大。房地产需要用土地,房地产会带来环境负荷的增加,而海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负荷也是有“天花板”的。
海南着手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几乎和曹德旺批判楼市是虚假投资一起发生的,他们之间可能没有必然联系,但释放的信号大同小异,国家发展不能再一味靠投资房地产,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