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日,走出家门享受美景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但与此同时,时常有一些不文明现象出现。2月14日,记者在走访南海区各景点中发现,游客随处丢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狮山镇政府西门前的桃花林景区,一片片粉色桃花最是吸睛,引来不少市民前来打卡。小朋友追逐嬉闹,大人们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有些市民还搭起帐篷,卧在里面休憩,看蓝天白云,赏桃花美景,好不惬意。期间,自然少不了美味零食。
“来,吃一个鸡爪。”只见市民撕开包装后,随手便将包装纸一扔。而不远处的草地上,纸巾、瓜子壳、果皮、各种包装纸等垃圾随处可见。这种不文明行为既污损了景观,也扫了其他游客的兴致。
为规范游客行为、促进文明出游,狮山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规定,进行了大量宣传,但不文明现象还是时有出现,问题的“病根”在哪里?原因是多方面的。
狮山市民李小姐认为,少数游客个人素质不高,自控能力差,在景区只顾逛得痛快,全然不守规矩。
“我们昨日在博爱湖开展捡垃圾和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发现并没有什么垃圾,看见一个孩子将垃圾握在手中,看见垃圾桶便丢进去。”狮山粤韵扬声志愿服务队成员杨祖益觉得,景区应多摆放垃圾桶,设置不乱扔垃圾等文明标语指示牌,以达到提醒效果。
“不要折桃花。”狮山市民周先生看见孩子正想折桃花,便上前阻止并进行教育。“外出游玩,关键是要看好孩子,发现折损花木、攀爬公物、践踏绿地等不文明行为应该及时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这一现象,周先生建议市民出门最好带上垃圾袋,方便自己装垃圾。
狮山志愿者周娟表示,倡导文明要从娃娃抓起,她经常带9岁的儿子一起参加捡垃圾等志愿服务,孩子现在不仅不乱扔垃圾,看见不文明现象还会与她一起上前劝导。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整治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管理部门、景区管理者、游客要一起发力、多方配合,既要有引导、服务的“软措施”,也要有限制、惩戒的“硬约束”。游客的一举一动不仅显露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形象。外出旅游,备好大包小包时,也要带上“文明”这个极其重要的行囊,让城市更干净、舒适、美丽。(珠江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