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云(Jan)小西妈
清华大学出版社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Kinderpower北京双清国际学校校长,心理咨询师,在清华工作14年,是《清华幼儿英语》和《清华幼儿汉语》核心研发成员,拥有长达19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多年不离一线地做家长辅导与家园共育工作,全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培训师导师。
一、OLOP(onelanguageoneperson):在百人工程中,规定爸爸或妈妈中的一人是OLOP(onelanguageoneperson)的执行者。规定这个人负责跟孩子只讲英文,尽量慢慢学着跟孩子讲英文,先从有多少讲多少开始,慢慢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从清华幼儿英语的主题开始,各个环节各个主题的渗透,再到分级、绘本、动画片的内容等等。妈妈双向交流的角色要达到怎样的状态?大概两年左右的时间,当妈妈跟孩子的双向交流做得非常好,孩子的口语输出非常棒,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你讲的英文孩子听得懂,别人讲英文的时候,孩子就不适应了呢?所以,要让孩子学会跟不同的人说英语,千万不要只限于跟自己的妈妈说,培训班的优势就在这。培训班不好的地方,就是在一节课中老师跟孩子双向交流的机会太少了,基本都是单向输入。像双清教学体系算清华中比较好的,老师也会布置作业任务。只有在上课过程中最活跃的几个孩子,可能跟老师的双向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如果比较内向的孩子,根本达不到双向交流的十分之一的平均水平,所以班里的孩子越少越好,跟老师有双向交流的状态越多越好。双清的高阶班人比较少,比如1对5的班级,老师一定会在教学中设有讨论的环节就是让孩子的和老师还有同学多交流。以前跟双清学校的领导、老师自豪地说“一个班里有1-2个英语学得特别好的孩子不是老师的本事,因为他在哪学都可以学得好,那是人家家庭环境好,或者孩子本身不错。只有在一个班级中有90%的孩子都学得好,才能说是教学体系的成果,老师的本事”。这才是硬指标、硬道理。一个班中,大部分孩子都学得好,我们才能说这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很高,整个清华的教学体系很牛。若非如此,一个班中孩子们的水平不会相差很大。比如孩子在刚进这个班的时候很弱,过一段时间,如果班里孩子都很强的话,他也很容易就能被带动,因为跟他双向交流的对象比较多,这个是硬道理。
二、当你跟孩子双向交流后,孩子只能跟你讲英文,别人跟他讲他听不懂,这是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语言发展和语言应用的习惯以及语言发展的局限。除非英文非常好的,否则都会有发展的局限。不要以为老师就一定会比你好,他只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那几句比较溜,但是他懂的东西未必有你多,把孩子看过的分级拿出来跟他讨论,他不一定看过。可能就教学的课堂用语60、70句,说得特别溜,甚至都用不上从句,大多数的培训学校都是这种状况,想要测试一个老师英文好不好,“各种英文好的、大牛级的妈妈去找老师聊天,和他天南海北的聊天。”这才是口语应用能力的本事。若非如此,超出课堂用语60句他就不熟悉了。
三、建议去创建优质社交圈。百人工程的妈妈们,1期的妈妈不用说了,2、3期的妈妈已经走进了第2季课程,等第2季课程结束,欢迎大家去各大培训学校去试试听,看看孩子在培训学校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线,和孩子语言水平差不多的都比你家孩子年龄大2岁,跟你孩子同年龄段的孩子,英语水平比你家不知道差了多少倍。1年左右的时间,你的孩子在英语方面就没有伙伴了。建议去创建优质社交圈。在群里的百人工程的妈妈们,可以去跟老师聊火山volcano、聊河流、聊AfricanElephant等等。大象长不长牙?老师不一定知道,因为老师都很忙带的班比较多,忙着教单词、备课。像双清,一般1个老师只带4个班,再多就不带了。其他学校能一个人要带6-8个班,这样老师最多有时间去背那些单词对话,根本没时间去学习其他的东西,更没有时间去看书。所以,英文可能好不到哪里。90%的老师都不知道非洲象长牙不长牙,都不知道海狗海豹海象海狮的区别在哪里,更不可能用英文去把它们说出来。从双向交流的角度来讲,即使在课上,你的孩子可以跟老师双向交流有10来分钟的时间,语言内容的质量如何?语言内容的质量是有美感的,是分学科分主题?是有内涵的吗?且不管它是否符合语法关系。是不是有语言质量的这一点就是很值得推敲的。到后期,需要找这样跟孩子双向交流的人、符合孩子的英语水平。容易被糊弄的都是英语比较差刚刚起步的一部分家长。真正在牛娃群里混的英语比较好的孩子及妈妈的群体们,是不会被普通的网课和半吊子外教、普通英语比较弱的老师忽悠。
四、牛娃群是怎么养成的?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从自己决定修炼的那天起就是一条不归路。孩子从2岁到小学再到初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也修炼了10年,成人的学习是很快的。在相互提升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状态,但是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
从双向交流到多向交互应用,也需要一个契机去引导。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语言习惯。无论是讲中文还是讲英文,会发现有可能我和你没有共同语言等等。比如讲中文,我们的交流不在一个频道上,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对方的专业不了解,双方的背景、环境习惯不了解等等。如果连日常的简单交流都不懂,也是因为语言习惯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工作不同,思维的不同,交流的内容就不同。同理,英文的双向交流过渡到社会交互应用,中间还差一个从日常的口语过渡到专业领域以及跨越社会阶层的过程。这个直接和个人能力及生存阶层相关。我希望培养优质的社交圈要从小时候开始,带着孩子一点一点的接触和溶入优质社交圈开始,让孩子去接触不同说英语的人。参加活动或出去旅行,旅行也不能就是单纯的至此一游拍个照。妈妈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首先要能溶入进去,不要想着这件事情有多难,也不要想着去依赖别人。妈妈先迈出了这一步,孩子会比你迈得更远。孩子只是需要你带领她,随着孩子的长大,她经历的人生越来越长,每一步只要伸手搀扶一下就行了。尽管我们的英语能力、业务水平没有那么强,但是我们的人生经验或许能起到提点的作用。道理都是相通的,语言学得再好,人生未必会过得那么如意,也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但是,如果你英语学得不好,可能就更少了一个砝码。所以,从双向交流到多向的交互应用,在各种场合努力去和别人应用,先做那个和别人交往的人,然后找到各种各样的角色去交流,慢慢的孩子也会创造她自己的社交圈。如果你自己不够优秀,优秀的圈子是无法容纳你的,能够容纳你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他看着你在把自己变优秀,觉得你很棒、觉得敬佩你。一个人只有在尊重自己的时候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就是愿意付出一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五、英文启蒙的道路一定要平衡发展,听说先行、听力、理解能力、口语应用能力、阅读能力、将来还有写作和翻译等等,缺一不可。想要让孩子口语输出,就勇敢去做那个和孩子说英语的人,达成双向交流。达成双向交流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就绝对不是去死磕一种媒介的资源。当你的孩子习惯了从单一途径去获得信息之后,这也会成为他的习惯。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一定要把英语单词写下来才能够记得住?只有从书上获得的信息才能够理解?直接从听来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差?那么,就需要反思了,你的语言发展没有平衡,还依然要用死磕分级死磕绘本的方法让孩子单一地去从纸面获取信息?这样的结果就是口语能力差,单一从纸面获取信息的结果造成的口语能力更差一些,这样的人群比例不少。所以,但凡死磕绘本分级的,以为这样就能够学好英语的,不要再继续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地跨出来,让自己和孩子的语言一起平衡发展,这才是最有利的捷径。
小西妈启蒙三步骤
1.基础理论学习在小西妈双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