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海南省教育厅主办、海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九届“琼州杯”国际学生汉语与才艺大赛在我校举行。
第九届“琼州杯”国际学生汉语与才艺大赛合影
今年大赛的主题是“汉语作桥情系琼州”,来自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全省9所高校的20名东盟、“一带一路”及非洲国家的国际学生参加了现场比赛。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此次大赛还特别为滞留境外的3位国际学生增设了录制视频的方式参与大赛环节,增加了比赛的多样性。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采用积分赛制,分为中文自我介绍和语言才能展示、中华才艺展示两个环节。
在语言才能展示环节,我校参赛选手杜文淇在疫情期间留在了中国,她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以及战胜疫情的信心。为了表达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杜文淇朗诵了汪国真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带入真情实感的朗读,让在场观众也为之动容。来自巴基斯坦的张楠,以幽默的自我介绍,活泼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学习中文时候的见闻感受,对于中国汉字的感慨以及学习汉语的乐趣,总能捕捉到观众的笑点,使整个赛场充满了欢乐。
杜文淇朗诵《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张楠表演相声
在中华才艺展示环节,20位国际学生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令人目不暇给。从流行歌曲,到民族舞蹈,从中华武术,到中国汉字,国际学生们可谓是样样精通。来自菲律宾的列富表演了传统歌舞《张灯结彩》,具有浓浓的中国味儿;来自尼日利亚的杜文淇演唱了耳熟能详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富有海南地域特色;以幽默令人印象深刻的张楠带来的是书法表演《祝福海南》,伴随着中国风的歌舞,张楠认真地提笔书写,“国富民强”四个大字跃然纸上。还有传统的海南竹竿舞、京剧等文艺表演异彩纷呈,充分地展现了在琼留学生的良好风貌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列富表演《张灯结彩》
杜文淇演唱《请到天涯海角来》
张楠表演《祝福海南》
吉辉表演《海南黎族竹竿舞》
经过激烈角逐,海南师范大学列富、三亚学院阿丽迪乃及海南大学齐云嵩和苏御武等4位选手获得一等奖;海南师范大学张楠、吉辉等6位选手获得二等奖;琼台师范学院米拉、海南师范大学杜文淇等10位选手获得三等奖。海南师范大学也获得了本次活动“优秀组织奖”。
一等奖获奖选手合影
二等奖获奖选手合影
三等奖获奖选手合影
我校参赛选手及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学校这些既可爱又优秀的国际学生选手代表吧!
列富:始于兴趣,终于热爱
列富
列富来自菲律宾巴拉望,今年21岁的他来到海南已经两年了。虽然他来到海师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很早就开始接触汉语。七岁时看到中国动作电影的他,就对电影中*所生活的那个世界——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一直有一个梦想——学习中文,探索中国文化。
学习汉语是探索中国文化的第一步。菲中关系向好,年,海南省与菲律宾巴拉望达成共识,缔结友好省关系。*策的利好,使他得以了解海南。适宜的天气,优美的环境,都让他对海南心生向往,最终选择来到海师学习。
列富学习汉语有一套他自己的方法:听中国音乐,看中国电视剧,再自己看书系统学习。音乐歌词中汉语排列的优美,电视剧里呈现的中国的人情往来、社会风貌,专业书籍的系统理论知识,不仅提高了他的汉语水平,还使他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为他参加“琼州杯”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列富认为这场比赛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个锻炼机会。他选择参加比赛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比赛考察的是国际学生对汉语的综合运用,这可以检验他的汉语能力,更能借此提升自己;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想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和快乐分享给其他人,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化。
尽管他把这场比赛当做是一次锻炼,但是列富还是十分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在排练时,每当老师点出他的问题,他都会虚心接受。列富说道:“下台之后,我都要自己找一个角落,结合老师的建议,一点点纠正,一遍遍去梳理要讲述的内容,力求站上台时,展现出的是最好的姿态。”尽管,努力练习的他口音还是有一点问题,但是相信他的真诚会征服台下的每一个观众。
列富朗诵《我喜欢出发》他朗诵的汪国真散文《我喜欢出发》说道:“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因为对中文的兴趣,他选择了出发。七岁时的他已经属于了昨天,现在的他已经发现世界上有“不老的”风景,让他产生了“不老的”热爱,他会永远铭记中国。
始于兴趣,忠于热爱。列富想要一直去探寻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去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张楠:海师,有这样一位“巴铁”
张楠
第一次看见张楠时,他正在舞台上积极认真地排练。“我是张楠,但是我的好朋友们都叫我做‘渣男’。”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舞台上说道,“但是,我对爱情很专一,我对中文更专一!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学好中文,把中国故事带回巴基斯坦,讲给我的朋友们听。”在张楠的言语间,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巴基斯坦的他对汉语的热爱。
张楠来到中国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目前是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张楠选择来到海南师范大学的原因很简单,“我喜欢海,不喜欢下雪和冷。这里的天气、空气还有风景,我都很喜欢。”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他来到了海南师范大学就读,一来便是五年。
张楠初到中国时,因为不喜欢吃中国菜,第一个星期只吃了饼干和水,一个月后才慢慢习惯中国饮食。如今,张楠已到中国五年,除了平时的上课学习外,他经常看一些书和报纸,也会看中国电影。张楠善于交际,喜欢和中国朋友聊天和玩耍。读书多与善交际都让他的中文迅速提升,使他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生活。
张楠十分喜欢学习汉语,学中文让他觉得非常有意思。他在学习中发现,中文里一个词可以有很多意思,同样一句话也可以有多种意义的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使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学习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也成为了他不断学习中文的动力。
这是张楠第一次参加“琼州杯”比赛,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赛事,张楠为此次比赛做了充足准备。他决定要表演相声,这也适合他风趣幽默的性格;另外,他还准备了书法表演。他要背熟表演所需的词和句子,学会这些词句的标准发音,为了比赛,他每天除了写书法就是练相声。张楠满怀期待地说道:“我积极地准备了一个多星期,希望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给我们学院拿奖!”
张楠表演照在“琼州杯”的才艺表演环节,张楠身着汉服,微微拱腰,手持毛笔在宣纸上挥洒“民富国强”四字。他说道:“我希望海南人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中国也越来越强大!”这是一位“巴铁”献给中国的美好祝福。张楠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他对中国、对海南、对海南师范大学的爱与期待。就让我们同张楠这位“巴铁”一起共筑中巴友谊桥梁吧!
吉辉:来自菲律宾的吉祥之光
吉辉
吉辉的名字寓意着吉祥的光辉,他来自菲律宾,是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留学生。目前,他来到海南师范大学就读已有一年多。吉辉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与吉辉谈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来海南师范大学就读时,他说道:“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像这样学习汉语的好机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抓住它。另外,我相信来这里,能够很好地帮助我走出舒适圈。我相信海南师范大学会改变我的人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其实是很难的,吉辉说:“我们国家的语言和汉语差别很大,我们没有声调,文字也不是汉字这种方块字体,所以学习汉语时,我很有压力。”但吉辉凭借着不懈地努力与正确的学习方法成功攻克了这一难关,现在的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注重语言交际是他的秘籍所在。他觉得学习汉语最重要的是学习汉语中的生词以及它们的用法。为了学习更多的生词,吉辉会经常翻看和朗读语言类书籍;为了记住并熟练运用生词,他会选择多跟中国人交流。
吉辉很注重与人交流沟通,他说道:“我是一个外向的人,我每天都在外面与人交往。关于汉语,我觉得我在外面学到的东西比在教室里更多。”正是在与中国人沟通多说多用汉语的过程中,吉辉的中文水平得以不断地提升。
今年寒假,因为疫情的缘故,吉辉只能一直呆在学校里面。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看着相关报道,内心担忧不已。但当他看到中国的抗疫措施时,他心中便有了满满的安全感。看着中国派出抗疫医疗队援助菲律宾的抗疫工作,他动情说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我要成为中菲交流的友好使者!”他为参加“琼州杯”准备了有关疫情的演讲和竹竿舞表演,献给那些曾在疫情中奋战的人。
说起比赛,吉辉最感谢的就是他的指导老师,他有着千言万语想对他的指导老师说,“我表演的不断进步,得益于指导老师的帮助与鼓励,谢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我来这里已经一年多了,我没有回国,很想家,很想我的妈妈。而您在学习和比赛上给予我专业的指导,在生活中给予我母亲般的关怀,我希望我能让您感觉很骄傲!”对于远离了祖国家乡的吉辉来说,海南师范大学俨然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吉辉表演照台上的吉辉活泼可爱,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像是温暖的阳光。从他踏进学校的教室学习第一个汉字起,他的人生便开始悄然改变,许多人与事都使他十分难忘。而这束来自菲律宾的吉祥之光,也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HNNU--
文
谭中华闫雪松段继亚徐璇苏定喜
摄影
韩茂清*敏
排版
游则湘
责编
曾丽芹
往期精彩回顾
宪法入心,精神伴行小海狮,你学法了吗?
程叶青教授荣获“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